(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昆明市宜良县公安局蓬莱派出所聚焦“谁来普”“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以“我的网格我普法、矛盾纠纷我化解”专项行动为抓手,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助推普法主体、普法受众、普法途径、普法成效实现“四化”,不断提升普法宣传实效。
聚焦“谁来普”这一核心,在普法队伍上做“加法”,注入党员力量推动普法主体“专业化”。提高站位统筹部署,把普法工作纳入派出所总体工作统筹谋划,通过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部署、安排、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各项工作,把党员民辅警深入基层普法作为“主题党日”的“X”动作,切实发挥党支部对普法工作的组织作用。层级包保压实责任,充分发挥支委班子成员“领头雁”作用,5名班子成员分别承担5个社区三级网格政法包保领导责任,主动下沉网格组织包保社区的四、五级网格长开展普法推进会、培训会20余次,协助县局其他部门三级包保领导开展工作5次,带动社区党员、民警下沉社区协助三级网格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46次,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12次。“党建联盟”建强队伍,探索打造“网格长+社区民警+社区辅警或警务助理+治保主任+‘红袖标’治安志愿者+楼栋长”的党员先锋普法队,把普法工作的压力切实传导到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目前共打造党员先锋普法队13支,开展普法教育58次。
聚焦“向谁普”这一关键,在普法对象上做“减法”,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普法受众“精准化”。明确普法重点群体,将治安刑事警情高发、交通事故高发、风险隐患较大的社区列为矛盾纠纷基数大、增幅快、风险高的网格,将辖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出租房,农贸市场、重点商场商圈列为重点普法区域,将辖区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及其他存在矛盾纠纷的家庭列为重点对象,按普法区域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实现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聚焦“普什么”这一主线,在普法方式上做“乘法”,强化措施、举措实现普法途径“多元化”。将“执法+普法”有机结合,搭建“以案释法”宣传平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警种业务大队每月推送至派出所的典型案例,让普法宣传更贴近群众,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深度融合强化“三讲三评”,组织党员民警主动到社区与群众代表、网格员、联村干部交心交谈,通过群众代表讲烦心事操心事、网格员讲矛盾纠纷化解情况、联村干部讲近期重点工作,评干部管理服务成效、评群众守法用法成效、评前期工作成效,切实了解基层普法工作情况,发扬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补齐短板。依托“宜良警方”公众号,结合辖区普法重点,依托典型案例拍摄普法短视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条款讲清楚,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找得到。
聚焦“怎么普”这一目标,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做“除法”,注重结果应用实现普法成效“最大化”。明确“9降2升”为目标,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排查化解措施,运用法治宣传、政策宣讲、行政复议、帮扶救助等方式对重点矛盾纠纷进行化解,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结果应用,实现警情下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织密社会治安防控和普法强基网络,在开展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辖区违法犯罪线索、风险隐患苗头的排查监测预警。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3.36%、47.11%,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及个人极端案等事件。筑牢法治建设基础,努力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全省公安机关实战化训练“四需五微”特色项目试点基础管控战训基地优势,做强社区警务工作,为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筑牢坚实基础。
云南网通讯员 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