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暑期档来临 年轻观众能否回流?_世界热议

时间:2023-06-08 16:54:57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进入6月,电影行业便来到了全年除春节档和国庆档之外的又一大热门档期——暑期档。

作为国内时间跨度最长、当下历史最悠久的热门档期,暑期档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在疫情前的2017~2019年,中国内地的暑期档票房达到了163.57亿元、173.77亿元、177.78亿元,这三年暑期档的观影人次都在5亿上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电影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虽然2020~2022年暑期档的票房呈增长态势,但是距离疫情前的水平仍有巨大差距。而观影人次方面,疫情三年的暑期档观影人次相加才勉强等于2019年的水平。

而作为疫情后的第一个暑期档,无疑会对整个市场的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一位院线公司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相比于2022年,许多影片临时定档、撤档,今年的国产大片定档时间确定得相对较早,也体现出行业的信心要强于疫情时期。该人士还表示,从今年开始,“00后”将逐渐作为市场消费主力,这也将会是整个电影行业在这个暑期档乃至全年都会特别关注的,“他们的消费习惯也许会影响今后几年整个电影行业的许多决策。”

学生观众“丢失”

公开资料显示,“暑期档”一词,最早源于1975年,当年6月,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公映,在市场和口碑上双丰收,从此之后,每年海外各大影业公司都对六七月份的排片给予重点关照,暑期档也由此形成。

国内在2000年之前一直认为暑期是票房淡季。在2001年夏天引入《珍珠港》后,该片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暑期档的概念开始形成。到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在7月定档,并一举拿下1.5亿元票房,暑期档在国内最终成型,成为了起于每年6月1日,终于8月31日的档期。暑期档占全年票房的比例也从2004年的14%,一路上升,10年后达到最高的30%,从此之后到2019年,暑期档票房的占比基本维持在27%~28%的范围。

如今,暑期档已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与春节档、暑期档并列,最热门的三大档期。

不过与学生群体是暑期档消费主力的预期不同的是,近年来,25岁以上人群的占比正逐渐增加。

灯塔电影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下购票人群的比例从2016年的41%开始逐渐下降,在疫情期间,基本稳定在34%。猫眼专业版的数据也同样显示,25岁以下人群的占比逐渐下降,25~39岁人群的比例则逐渐上升。

同时,从城市分布上看,三、四线城市贡献的票房占比则呈上升态势,票仓下沉的趋势日益明显。

“疫情来临之前的几年,‘90后’和‘80后’是观影主力,他们的观影喜好的形成基本是与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同步,而且在2013年之后,各大互联网平台展开补贴营销大战,甚至一度出现了几块钱就能看大片的现象,这也促使这些人走进电影院。但是随着各大平台补贴营销的结束,‘80后’‘90后’年龄递增,25岁以下的购票群体规模较此前有所减少。”上述人士认为,看电影本质是一种文化消费,电视剧、综艺、旅行、游戏等都是竞品,而近年来随着剧本杀、直播等其他娱乐消费方式丰富,也会对线下院线产生年轻群体的分流。

灯塔分析师陈晋向记者表示:“我们希望借助暑期档这个机遇,全行业共同努力拉动工作日的票房表现,加速‘00后’甚至‘05后’进入市场,制片方提供更丰富的影片供给,宣发方做更多创新的营销策划,影院终端针对工作日和学生群体做活动运营,从而让整个市场不仅仅是票房层面,而是从上至下、从产业结构到观众观影习惯都能够恢复到更健康合理的运行状态。”

事关市场恢复

在延续争夺年轻观众的目标之外,今年的暑期档还肩负着促进电影市场恢复的重任。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票房增长仅仅是市场恢复的一个方面。在此之外,还要看观影人次与上座率能否反弹、工作日与非节假日周末的票房能否向节假日的水平靠近、市场排片能否向中腰部影片有所倾斜。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2014年~2019年,暑期档的观影人次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时达到5.02亿,疫情来临后,出现断崖式下滑,虽然2022年较2020~2021年有所增长,但仅有2.34亿,甚至不及2014年的水平。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上座率问题。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暑期档的上座率在2015年达到18.87%后,便开始下滑。新冠疫情暴发后,下滑速度加快,到2022年暑期,仅有6.53%。

此外,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多家电影院,多位工作人员均表示,工作日的人流量明显小于周末,即使进入6月,在暑期档前几日也暂未看到明显变化。

根据陈晋向记者提供的数据,从2017年开始,周一到周四的票房中位数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以2017年、2018年、2021年和2022年最为明显。

“看看高考后,还有6月中下旬学生放假以后吧。”博纳国际影城北京门头沟IMAX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的数据,记者以累计票房除以天数,得出2017~2019年的日均观影人次分别为444.9万、470.6万、473.4万,而今年迄今为止的数据则为319万。

观众的流失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便是中腰部影片的票房数量减少。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7年1~5月,票房破10亿元的影片有8部,其中非春节档影片有6部;2018年同期有7部,非春节档电影有5部;2019年则为6部,非春节档电影有3部。今年票房突破10亿元的影片仅有4部,其中3部都来自春节档,分别是《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另外一部则是4月下旬上映的《人生路不熟》,上映约40天后,才勉强迈过10亿元的门槛。

“这容易陷入一个相对恶性的循环,因为大片、爆款更容易吸引人,所以院线为了客流量、为了多赚钱,就会多给爆款大片多排片,这样一来,给到中腰部影片的资源就少了。然而,人越少,越会给大片的资源多,中腰部影片的排片就更少了。”上述人士说。

爆款在哪里?

“春节档为什么火?因为片子强。春节档之后为什么票房又不好呢?平时周末都很难过亿元,或者平常日子才两三千万元,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好的影片。”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此前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就曾表示,三年的疫情让观众的观影习惯有所改变,有的人在疫情结束后依然没有走进电影院,而吸引他们线下观影的办法就是用不断的爆款影片把他们吸引过来,因此一定要出好的精品电影。

而从过往的历史看,一个热门档期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爆款影片的加持,暑期档亦是如此。

“暑期档与春节档、国庆档一样也能诞生头部爆款,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中国影史票房Top20国产片中有6部产生在暑期,暑期档头部效应同样显著,2017年《战狼2》突破50亿元,2018年《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 31亿元、《西虹市首富》25.5亿元)两部相加也突破50亿元,2019年又诞生了一部单片接近50亿元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档要取得好成绩离不开头部爆款的带动作用。”陈晋说。

记者综合多家平台的数据,目前定档暑期、且关注度较高的影片主要有《蜘蛛侠:纵横宇宙》《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封神》《超能一家人》《夺宝奇兵:命运转盘》《八角笼中》《巨齿鲨2:深渊》等。

从时间分布上看,6月以《蜘蛛侠:纵横宇宙》《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夺宝奇兵:命运转盘》等引进片为主,7月则是《封神》《超能一家人》等国产大片占主导,8月份则有《巨齿鲨2:深渊》等中外合拍影片。

陈晋表示:“相比过去几年,今年暑期档影片定档的提前量明显回到了2019年前的节奏,宣发有较长的周期。今年以来,市场恢复情况良好,尤其是以春节档为代表的大档期,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整体而言,今年暑期档有望冲击120亿元票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