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解敏)“弄堂里的路灯亮了,晚上出行方便多了!”家住溧阳路1084弄的郁有清阿姨说,最近天热了,晚上出来散步、锻炼身体,再也不用为弄堂里黑灯瞎火而烦恼了。为解决老城区里历史老弄堂路灯破损和没有路灯的问题,虹口区着力实施“亮灯行动”,破解疑难杂症,让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虹口区的四川北路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辖区内老房子多、老弄堂多、老年居民多。位于溧阳路、长春路上的长春小区和溧阳小区都是老式里弄,且年龄都在百年以上。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弄堂里路灯缺失、损毁等情况严重,一到晚上,弄堂就显得十分昏暗。一些弄堂只有弄口有灯,深处漆黑一片。加上支弄堂较多,车辆进出停放多,路面状况欠佳,给居民夜间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以及喜欢在弄堂里玩耍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郁有清说:“自从我嫁到1084弄近半个世纪,弄堂里的路灯从来没维修过,有的地方根本没路灯……”
四川北路街道长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荀晓君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溧阳路1333弄老弄堂的事:87岁的著名现代画家关紫兰的女儿梁雅雯居住在弄堂里,有一次晚上在昏暗的弄堂里行走,结果被一辆私家车撞倒,造成股骨骨折,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上了年纪的人晚上都不敢出门,连倒垃圾也不敢出来。为此,荀晓君向有关部门和街道反映,并多次夜间实地察看弄堂路灯缺失和破损的情况,逐一清点、梳理两个小区的路灯数量和分布情况,由此形成民情日记、民生项目清单。
“亮灯行动”的实施过程并不顺利,由于老弄堂的路灯不属于市政管理范畴,而里弄小区也没有公共维修基金,修缮缺乏资金支持,同时由于路灯情况较为复杂,如何修、修成什么样,都需要细化研究。荀晓君和居民区党总支成员、党小组长、楼组长和志愿者们多次进行商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逐步形成详细的修缮方案。
街道通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居委会委托物业公司进行路灯现状的详细分析和线路检查,调换维修破损路灯,增设弄堂深处路灯。仅溧阳路1084弄,从原来只有3只路灯,增加到了如今的22只路灯,走在弄堂里再也没有了黑灯瞎火的感觉了。据了解,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目前已有新乡、吉祥、永德等居民区内的老弄堂陆续实施了“亮灯行动”,大大改善了居住在老弄堂里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便利条件。